:::
共有4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64秒
-
1.
- 標題:
- 107年度成果彙編集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0-05-07
- 內容:
- 地質調查成果 地質條件與崩塌機制關係密切,於計畫區內進行地表地質調查及 地質鑽探等工作,對計畫區之地質特性已有掌握,包括區域具厚層岩 屑材料,最厚達40m、 (二) 潛在崩塌機制與潛在土砂災害問題 根據區域地形、地質特性不同彙整可能災害機制,並透過監測數 據分析S1~S7等7處潛在滑動區安全評估分級,
-
2.
- 標題:
- 107年度計畫成果海報_智慧防災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0-05-07
- 內容:
- 2016年,梅姬颱風後) 三、崩塌機制及致災因子 二、調查方式及成果 LIDAR資料、潛在崩塌區劃分 地質鑽探-地質特性 (一) 潛在崩塌機制: 1.岩屑滑動 已塌滑區:層間 未塌滑區:高角度,未見光順向坡 (一) 潛在崩塌機制: 1.岩屑滑動: 層間滑動 滑動深度約20~40m (崩塌機制雖尚未釐清 2.減少外力作用影響穩定 區域地表排水改善 崩崖噴漿保護 (崩塌機制已掌握 2.地下水,主要致災因子 地下水導排處理:坡面集水管 (三)第三階段(再評估)
-
3.
- 標題:
- 107年度計畫成果海報_智慧防災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19-06-03
- 內容:
- 2016年,梅姬颱風後) 三、崩塌機制及致災因子 二、調查方式及成果 LIDAR資料、潛在崩塌區劃分 地質鑽探-地質特性 (一) 潛在崩塌機制: 1.岩屑滑動 已塌滑區:層間 未塌滑區:高角度,未見光順向坡 (一) 潛在崩塌機制: 1.岩屑滑動: 層間滑動 滑動深度約20~40m (崩塌機制雖尚未釐清 2.減少外力作用影響穩定 區域地表排水改善 崩崖噴漿保護 (崩塌機制已掌握 2.地下水,主要致災因子 地下水導排處理:坡面集水管 (三)第三階段(再評估)
-
4.
- 標題:
- 107年度成果彙編集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19-05-20
- 內容:
- 地質調查成果 地質條件與崩塌機制關係密切,於計畫區內進行地表地質調查及 地質鑽探等工作,對計畫區之地質特性已有掌握,包括區域具厚層岩 屑材料,最厚達40m、 (二) 潛在崩塌機制與潛在土砂災害問題 根據區域地形、地質特性不同彙整可能災害機制,並透過監測數 據分析S1~S7等7處潛在滑動區安全評估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