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122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62
依照
排序
  • 41.
    題:
    花蓮縣豐濱鄉 復興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傳承老一輩的智慧,努力 復耕著曾經廢耕的水梯田,一邊與山豬對抗,一邊紀錄著部落中長輩的 生活技巧,這樣的環境吸引了不少打工換宿的青年,在農忙時節前來體 驗山村農耕生活。
  • 42.
    題:
    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社區跨機關、社團、組織共同合作,保護與傳承在地文化,已可見老年與青年世代傳承,共同為優質環境努力。
  • 43.
    題:
    花蓮縣瑞穗鄉富興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通路及認證等服務之獲利模式,更透過遊園車進行農村體驗與食農教育,鳳梨種植面積從101年以前40公頃成長到目前250公頃,產值提升10倍,青年返鄉創造40人就業,從農業轉型到向下扎根,創造興旺的未來。
  • 44.
    題:
    臺北市北投區湖田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花卉產業多元且產值佳,配合休閒遊憩產業,讓長期在市區工作的第二代青年約20人返鄉繼承家業,也為湖田注入新的生命力。
  • 45.
    題:
    臺中市外埔區水流東休閒農業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水流東憨厚樸實的人情味,組織成員關係緊密,以活動辦理之獲利,以送餐方式關懷獨居老人,每週五於活動中心舉辦活動在地關懷,並與農會緊密結合,協助青年世代返鄉達16人。
  • 46.
    題: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固定撥出百分之二十給社區作為村落軟硬體設施之改善經費,其餘營收均分給農戶,並促使社區青年返回部落工作,協助研發香菇菌種與生產,得以永續經營。巴舒亞學苑包括農特產示範區與生活技能教室,說明了高士在地扎根與推動部落發展的決心,以此為基礎,從食、衣、住及育樂,連結傳統文化,拓展社區經濟,也為青年返鄉拓展出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 47.
    題:
    臺東縣海端鄉崁頂社區暨關山鎮新埔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關山鎮農會結合新埔社區推出了以老蘿蔔為主題的套裝遊程「食材尋寶趣」,訓練社區的青年,進行導覽,並以蘿蔔銀行為出發點,先行了解社區的黑金產業,並騎著腳踏車尋找食材,讓民眾能夠信任在地農產,進而進行消費。崁頂村最大特色則是仍保留著布農族傳統生活文化及祭典,常利用生活體驗及提倡長老與青年中的學習來傳承技藝。
  • 48.
    題:
    高雄市永安區新港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產銷班班長蘇國禎自102年熱情推動社區發展協會,組成志工隊,改造環境,105年起對銀髮、弱勢族群供餐,社區青年軍、黃金產銷聯盟保證社區的續航力,重獲新生。
  • 49.
    題: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接著帶動「三生」發展;105年即由農委會劃定為南笨港休閒農業區,推廣食農教育,號召青年返鄉築夢,結合地景、工藝、有機種植,朝永續發展,成為串連文化、農業與工藝傳承的溫暖小鎮。這一藝術形式結合了回鄉青年的有機農作食農體驗,讓人們能夠親身參與農業活動,並享用當地產的麻油餐食。
  • 50.
    題:
    花蓮縣玉里鎮赤科山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社區居民努力扎根,吸引二代回來,致力發展六級化產業,推動友善土地耕作及多元導覽課程,促動青年樂在有機植栽、柴燒烘焙的友善農事體驗當中。
5 / 13 頁 , 共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