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70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88
依照
排序
  • 21.
    題:
    南投縣仁愛鄉 南豐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推動社區關懷、老人照顧及嘗試重建部落分食、共享、共工等互動的生活方式,讓族人願意參與部落事務,並表達他們的的需求與對部落發展的想法,逐漸建立部落發展的共識。社區活用在地傳統知識,發展生態創意產業,持續營造生態環境、建構綠色產業觀念及推廣環境教育的發展目標,並結合各種專長的公私部門夥伴,持續改善部落環境、生產技術與產能,再積極串聯其他部落共同行銷、拓展市場及通路。
  • 22.
    題:
    雲林縣古坑鄉 桂林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雲林縣古坑鄉 桂林社區中生代企盼回鄉努力重現兒時地景由6大部落組成的桂林社區,在社區發展協會與雲林科技大學、利仁教育基金會等單位的合作之下,正朝多面向轉型發展。
  • 23.
    題:
    屏東縣牡丹鄉 高士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屏東縣牡丹鄉 高士社區被太陽追的部落 重拾有溫度的農作素有「被太陽追的部落」之稱的高士社區,曾在民國98年遭受莫拉克颱風重創,年輕人也為生計而大量出走。並配合當地傳統文化體驗與生態旅遊,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參與活動,有效帶動社區經濟發展,創造青年與耆老共學共榮的發展方式,也提供部落青年一條有希望的回家之路。
  • 24.
    題:
    臺東縣海端鄉 崁頂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區是農夫也是獵人 布農式的桃花源崁頂社區是離市區最近的原住民部落,居民們仍以原住民式的思考方 式進行生產,布農部落中圖像式的小米曆上,記載著一整個年度中的所 有活動,包含刻畫、農事、打獵和相關的歲時祭儀等。為了不影響原住 民部落中原本的生活樣態,部落與關山鎮合作進行「大米小米打獵趣」 體驗遊程,以轉乘接駁的方式進行,避免大量外地遊客車輛出入影響社 區環境品質,濃厚的凝聚力讓崁頂社區用現代社會中獨有的原住民節
  • 25.
    題:
    屏東縣三地門 鄉德文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祭典的兩個原住民族(排灣族與魯凱族)、三個部落, 在高山秘境中的德文社區,居民透過堅持與包容一起和諧共生,努力傳承部落的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3個部落各有自己的農作歲時,透過歲時曆的整理,累積部落友善環境生產的耕作智慧,並善用在地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蒐集與傳承耆老對自然的了解,成立微旅行團隊,協助小農產銷咖啡,有效對外打開知名度,
  • 26.
    題:
    花蓮縣豐濱鄉 復興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花蓮縣豐濱鄉 復興社區四個女生的力量 重現阿公的智慧在這個山上部落,有4個女孩用陪伴的力量,傳承老一輩的智慧,努力 復耕著曾經廢耕的水梯田,一邊與山豬對抗,一邊紀錄著部落中長輩的 生活技巧,這樣的環境吸引了不少打工換宿的青年,在農忙時節前來體 驗山村農耕生活。這個豐濱鄉水源地的無菸部落,與新社社區的里山平 台會議持續展開,維持彼此互助合作的精神,並將廚餘進行田間堆肥、 垃圾完全分類,緊緊維繫著臺灣後山的桃花源。
  • 27.
    題:
    苗栗縣南庄鄉蓬萊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如雷女祭祭典與矮靈祭均獲國家重要民俗資產,在地知名達人的竹編工藝師潘三妹老師為工藝之家認證竹籐編織工藝(賽夏臀鈴),打造全臺第一個開發的山地部落民宿。
  • 28.
    題: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分之二十給社區作為村落軟硬體設施之改善經費,其餘營收均分給農戶,並促使社區青年返回部落工作,協助研發香菇菌種與生產,得以永續經營。「巴舒亞」是高士部落獨有的字,意指堅韌的意志力、努力不懈的精神及驕傲的尊嚴等積極正面的意義。巴舒亞學苑包括農特產示範區與生活技能教室,說明了高士在地扎根與推動部落發展的決心,以此為基礎,從食、衣、住及育樂,連結傳統文化,拓展社區經濟,也為青年返鄉拓展出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 29.
    題:
    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意思是「山腰上的平原」,民國98年遭受八八颱風重創,讓這原本休閒產業發展甚佳的部落陷入窘境,所幸居民並未因此而放棄,更帶著對大自然的敬畏,浴火重生、展現韌性,找回傳統、重建家園,傳遞分享、在景觀方面,他們希望將部落打造成公園,使深山美景更加容易到達,春天賞花,夏天賞蝶,秋冬賞楓,享受陽光和清風,這樣愜意的生活。
  • 30.
    題: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
    資料來源:
    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
    2024-10-23
    容: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南豐社區(Alang Tongan 東岸部落)位歷經921地震劫難與颱風水患等災害,現任理事長王嘉勳,返鄉十餘年,引領部落朝三生永續發展。在軟硬兼施下,社區的營造工程更榮獲第19屆公共工程金質獎,透過友善的生態場域及環境教育,讓遊客能體會到眉溪部落的原住民文化與生態魅力。他們的努力得到了政府和學界的支持和協助,讓他們能夠改善苦茶油的品質和產量,提升部落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準。
3 / 7 頁 , 共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