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10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92
依照
排序
  • 1.
    題:
    韌性防災‧永續農村 114年農村水保月正式啟動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5-05-01
    容:
    自112年8月1日農業部改制並成立農村水保署,以實踐農村發展、加強水土保持與防災,打造韌性農村為刻不容緩之使命。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來認識農村發展並建立永續水保的觀念,未來將運用新技術,更有效地監測水土資源,制定更適當防災措施,提高抗災能力,期以韌性農村、永續水保的目標前進。
  • 2.
    題:
    「農島嶼」登陸屏東最美眷村 帶您體驗島嶼文化與風土產業的魅力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4-10-20
    容:
    農村旅遊、文化傳承等議題,讓更多願意留在農村的青年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機會及前景,以青銀共融(榮)方式,一起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韌性農村
  • 3.
    題:
    「2024第四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4-08-08
    容:
    本署農村規劃組榮獲SDG13-氣變創新永續發展策略-銀級獎及SDG13-韌性農村永續水保教育-銅級獎;南投分署榮獲SDG3-共生共榮,療育農村-銀級獎。
  • 4.
    題:
    「2024第四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4-08-08
    容:
    本署農村規劃組榮獲SDG13-氣變創新永續發展策略-銀級獎及SDG13-韌性農村永續水保教育-銅級獎;南投分署榮獲SDG3-共生共榮,療育農村-銀級獎。
  • 5.
    題:
    一甲子歷史記憶重現嘉義竹崎 金獅造紙寮教育園區活化改造獲獎肯定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4-06-14
    容:
    舊物新生融入藝術創意 教育園區兼顧文化傳承及環境韌性 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補充說明,竹崎鄉金獅社區造紙寮教育園區以技藝再生為緣起,融入舊物新生的設計理念,修舊石輾輪、泡竹石槽等既有造紙場域,
  • 6.
    題:
    韌性農村‧永續水保 113年農村水保月正式啟動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4-05-03
    容:
    今年農村水保月啟動記者會以「韌性農村‧永續水保」為主題,期望兼顧農村韌性及永續水土保持,帶動民眾一同加入守護大地的行列。以實踐農村發展、加強水土保持與防災,打造韌性農村為刻不容緩之使命。做好水土保持就是做好農村發展及環境永續的地基,更有效地監測水土資源,制定更適當防災措施,提高抗災能力,期以韌性農村、永續水保的目標前進。韌性農村‧永續水保 113年農村水保月正式啟動
  • 7.
    題: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北分署改制 共創農村水保新篇章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3-08-09
    容:
    李鎮洋署長表示改制後將以增進農村規劃及發展、加強推動防災應變與監測,打造韌性農村與防災科技創新施政新動能,農村水保署除了原本「優質、效率、團隊」的優良傳統,也要加入「傳承、創新、永續」
  • 8.
    題: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正式揭牌 開創農村發展新未來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3-08-08
    容:
    隨著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水土保持局也正式改制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以增進農村規劃及發展、加強推動防災應變與監測,打造韌性農村與防災科技創新施政新動能。
  • 9.
    題:
    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88節歡喜揭牌 承先啟後-再創新猷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3-08-08
    容:
    機關以增進農村規劃及發展,加強推動防災應變與監測,打造韌性農村與防災科技創新動能為首要任務,因此內部組織也因應任務轉型重新佈署。
  • 10.
    題: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農村 展現施政新動能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3-07-21
    容:
    加強推動治山防災與土石流防災及大規模崩塌應變與監測等業務,水土保持局將改制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以增進農村規劃及發展、加強推動防災應變與監測,打造韌性農村與防災科技創新施政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