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11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0秒
-
1.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10-11
- 內容:
- 加強防災量能 邁向永續韌性 臺灣地處西北太平洋颱風侵襲路徑之一,每年面臨颱風、梅雨及強降雨等自然災害的威脅,加上地震活動頻繁,造成了災害風險的提升。
-
2.
-
3.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4-07-04
- 內容:
- 梅雨綿綿不憂鬱,走訪彰化縣秀水鄉金興社區放「傘」趣!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與彰化縣秀水鄉金興社區發展協會攜手合作,共同改善繁華番花道的散步動線及畸零空間,
-
4.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3-11-03
- 內容:
- 邁向永續韌性 共生坡地未來 農村水保署表示,臺灣位處於西北太平洋亞熱帶颱風路徑要衝所在,每年遭受颱風、梅雨鋒面及短延時強降雨等致災性天氣系統侵襲頻繁,再加上地形效應影響,更容易引發區域性極端強降雨事件。
-
5.
- 標題:
- 桃園市112年度災害防救演習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3-06-06
- 內容:
- 就模擬梅雨期間連日降雨推想可能之災害,並針對水災、土石流、大規模崩塌及堰塞湖等災害就災前整備、災中應變及災後復原進行不同情境演練。
-
6.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0-25
- 內容:
- 敬天順天 遠望策進 水土保持局李鎮洋局長表示,臺灣每年遭受颱風、梅雨等致災性天氣系統侵襲,再加上山地面積廣、地形崎嶇等因素,更容易引發坡地土砂災害事件。
-
7.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6-01
- 內容:
- 在每年端午節前春雨(梅雨)綿綿不絕,帶給大地滋養的水分,同時也是許多生物生理運作的訊號之一。
-
8.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5-12
- 內容:
-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機制啟動 加強警戒嚴防災害 依據中央氣象局氣象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受梅雨鋒面滯留影響,預測13日至15日是降雨最明顯的時段,尤其山區可能有致災性降雨。首波梅雨鋒面接近將影響臺灣 水土保持局呼籲山區民眾加強戒備
-
9.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5-12
- 內容:
- 5月12~16日因應今(111)年度第1道梅雨鋒面可能造成之大豪雨影響,本局防災中心自5月12日起即啟動強化守視機制,並與相關情資團隊共同守視並分析研判是否開設應變小組及12日梅雨鋒面開始影響至16日下午鋒面逐漸遠離期間,共同召開計8次情資研判會議,所幸雨勢不如預期,持續守視下並未開設土石流災害應變小組。因應今(111)年度第1道梅雨鋒面滯留啟動強化守視機制
-
10.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5-03
- 內容: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暖化問題,颱風、豪雨、地震、火災肆虐全球,臺灣同樣面臨嚴峻挑戰,每年五月到十一月底是梅雨颱風豪雨季也是臺灣的汛期,水保局為了提高大家的防汛意識與推廣保育水土觀念,訂定五月為水保月並啟動一連串的推廣教育與宣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