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419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84秒
-
321.
- 資料來源:
- 公告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2-19
- 內容:
- 修正「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警報訊號之種類、內容、樣式、方法及其發布時機」,名稱並修正為「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緊急應變警報訊號之種類、內容、樣式、方法及其發布時機」農水保字第1111867059號 主旨 : 修正「土石流災害緊急應變警報訊號之種類、內容、樣式、方法及其發布時機」,名稱並修正為「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緊急應變警報訊號之種類、內容、樣式、方法及其發布時機」,並自即日起生效。 依據 : 災害防救法第三十六條第一項。 公告事項 : 一、本公告所稱緊急應變警報訊號,
-
322.
- 標題:
- 112年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
- 資料來源:
- 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 2022-12-13
- 內容:
- 本署各分署核定各計畫經費後應專款專用,不得任意變更用途,計畫經報本署核定後,如遇天然災害、流行疾病疫情或其他特殊因素,可提報變更計畫,經水保局各分署核准後,始得支用。 本署各分署核定各計畫經費後應專款專用,不得任意變更用途,計畫經報本署核定後,如遇天然災害、流行疾病疫情或其他特殊因素,可提報變更計畫,經水保局各分署核准後,始得支用。
-
323.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12-09
- 內容:
- 臺南分局推動玉穗溪土砂災害緊急處理與防災監測,榮獲臺灣災害管理學會2022獎賞活動「優良事蹟獎」。以分工明確、實質合作及資訊共享為策略,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災害應變,支援處理區域性重大災害,提升救災能量效率,達到救災、減災及離災目標。推動玉穗溪土砂災害緊急處理與防災監測,榮獲臺灣災害管理學會優良事蹟獎*
-
324.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2-07
- 內容:
- 在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大規模土砂災害發生頻率越來越顯著,複合型災害風險也更勝以往,使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及坡地保育面臨災害威脅的頻度遠超過以往。
-
325.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12-06
- 內容:
- 12月6日召開111年第1次土石流災害潛勢資料審查會議,經相關機關(構)及專家學者審查後,完成111年18件重大土砂災害紀錄審查;111年土石流警戒基準值檢討,其中宜蘭縣等5縣(市)、6鄉(鎮市區)之土石流警戒基準值更新;111年土石流潛勢溪流新增及調整116條之調查評估結果,召開111年第1次土石流災害潛勢資料審查會議
-
326.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2-06
- 內容:
- 洪水、崩塌、土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頻仍,加上山地面積廣、地形崎嶇等因素,容易引發坡地土砂災害事件,造成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而美國面對日漸頻繁的極端降雨及坡地災害影響,面臨與我們相同的困境。本次工作坊以坡地災害為主題,由我國及美國等與會專家學者交流分享,發表分享大規模崩塌防減災工作之推動及災害預防應變能量策略管理,降低土地受到極端氣候影響所帶來之衝擊。
-
327.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12-05
- 內容:
- 2022年臺美坡地防災技術交流工作坊」介紹BigGIS如何整合豐富的航遙測影像資源,並應用線上分析工具於災害潛勢評估、輔助緊急災害應變及決策等實務作業,透過此次工作坊與USGS專家學者分享本局資料治理及應用成果。
-
328.
- 資料來源:
- 公告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2-05
- 內容:
- 修正「土石流災害潛勢資料公開辦法」,名稱並修正為「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潛勢資料公開辦法」趙彥勛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潛勢資料公開辦法修正條文 第一條 本辦法依災害防救法第二十二條第四項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潛勢資料,指依氣象、水文、地質、地形、災害紀錄及其他基本資料,分析模擬發生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可能性之相關資料。
-
329.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2-03
- 內容:
- 梨山地區自79年發生嚴重的地滑災害,導致中橫公路多處路基滑動造成交通中斷,同時位於地滑區的台汽車站、梨山國民旅舍及梨山賓館建築物主體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與毀損, 另外G1排水廊道因位於梨山偏遠山區,執行例行性維護管理工作更加耗時耗力,亦屬局限空間之特殊作業場所,必須更加重視職業安全衛生災害防範,因此於現場均架設攝影監控掌握即時狀況,讓維修人員更加了解遇緊急事件時之相關處理流程及應變能力,本分局將持續維持20年零工安之優異成績,
-
330.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2-02
- 內容:
- 另外透過教育與宣導,將水土保持及防災的觀念向全國民眾推廣,有效的運用水土保持志願服務人員人力資源,不但可以減少水土災害,更達到水土資源的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