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21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80秒
-
11.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2-26
- 內容:
- 完工後,經社區護魚隊協助調查,於現場發現許多臺灣白魚及馬口魚等原生種魚類,棲地環境恢復良好效果顯著,未來也將持續與特生中心及社區共同努力簽定認養契約,希能攜手努力維護及永續管理,達到「人橋上走、
-
12.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12-20
- 內容: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近年與澀水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合作,在當地旅遊熱點澀水森林步道起點前約100公尺處,以全齡友善的設計打造雙心造型的「漫心湖公園」,復育受威脅瀕臨絕種魚類及生態,使遊客更易親近自然溪流與埤塘生態、深度體驗日月潭紅茶魅力,動線更延伸串聯鄰近桃米社區旅遊景點,多元理念與效益深獲第22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評審肯定而獲獎。
-
13.
- 資料來源:
- 最新消息
- 發布日期:
- 2022-10-12
- 內容:
- 建立重要海洋經濟性魚類漁場變動預測模式-氣候變遷下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變動之 研究、洄游魚類資源調查評估與管理之研究、底棲魚類資源生態調查研究 (五)漁業資源放流及復育 1.建立重要海洋經濟性魚類漁場變動預測模式-氣候變遷下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變動之 研究、臺灣沿近海域管理魚種漁業預警指標研究 (五)海域重要漁場水質與洄游魚種輻射安全評估研究 1.如羊巴氏桿菌、羊黴漿菌、石斑魚 神經壞死症病毒、魚類奴卡氏菌、豬環狀病毒、豬生殖與呼吸綜 合症、豬流行性下痢等疫苗)。
-
14.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9-29
- 內容:
- 另邀特生中心葉明峰博士及社區林宥岑理事長等參加,現場實地解說時於深潭及湧泉區預佈的魚籠中已可發現臺灣白魚及馬口魚等原生魚類,評審委員對於完工後棲地環境及結合社區共同努力予以肯定,並期望可持續與攜手努力維護及管理,讓台灣白魚棲地能加速恢復,達到如同「
-
15.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7-21
- 內容:
- 7月21日臺中分局邀請臺灣大學劉奇璋教授及中興大學趙國容教授,講授「野溪水域棲地保育概念與工程友善實務」及「樹木碳吸存與水土保持工程造林減碳方案精進實務」課程,從淡水魚類專業的角度,說明治理工程構造物對於淡水魚棲地之影響,以及藉由說明造林減碳效益與實務上之注意事項,簡述水土保持工程樹種固碳能力與儲碳潛力,
-
16.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6-13
- 內容:
- 響應世界魚類洄游日,6月13日臺南分局邀請相關公部門、在地社區及關注生態人民團體等,共同參與恆春半島溪仔口洄游生物溪流走讀。溪仔口位於滿州里德山海間,屬獨流入海溪流,洄游魚類豐富,期間參與夥伴共同討論溪流工程注意友善措施,如何維持溪流環境讓洄游生物上溯。響應「世界魚類洄游日」辦理恆春半島溪仔口洄游生物溪流走讀*
-
17.
- 標題:
- 溪仔走讀共學習 生態永續好環境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6-13
- 內容:
- 本次活動結合世界洄游魚類日(World fish migration day, WFMD),洄游生物於其生活史中具遷徙現象,而溪流工程因安全考量所構築之固床工等構造物,
-
18.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6-01
- 內容:
- 北分局於6月1日辦理龍潭湖生物多樣性監測成果發表會,透過清華大學曾晴賢教授解說龍潭湖域內生物多樣性監測成果,說明目前龍潭湖域魚類組成及是否有外來種入侵問題。龍潭湖鯝魚生態園區在本年度5月21日舉辦世界洄游魚類日教育宣導活動,與來訪遊客一同觀賞鯝魚上溯之生態勝景,在推動相關生態調查和環境教育的工作之餘,帶領大家從生活周遭棲息的生物觀察開始,
-
19.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6-01
- 內容:
- 日邀請大家來龍潭湖鯝魚生態園區一起觀賞壯觀的魚類洄游景象。 在每年端午節前春雨(作為闢建成為鯝魚生態園區之用,開創了台灣第一處可以近距離觀賞魚類洄游產卵生態的場域。加上位於可及性非常高的龍潭湖風景區內,早就成為喜好魚類生態者每年必訪的地方。今年也加入了全世界共有76個國家一起在5月21日開始舉辦的世界魚類洄游日World Fish Migration Day活動,成為遠東地區唯一可以在洄游日當天觀賞魚類洄游景象的地方。
-
20.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5-31
- 內容:
- 110年在既有水道增設魚骨阻流結構,除了可以提升水位和增加魚類休息場域外,亦能有效的滯留水量,為魚卵孵化及幼魚躲藏保留足夠的空間。本期計畫中新增測試偏軸減速器段落並設計快速替換結構,已於現場完成安裝及通水測試,預期將可增加魚類繼續上溯空間,以期拓展圓吻鯝的產卵區域。各界對於可以幫助魚類上溯,以及提供更高品質棲地的改造樂見其成。在曾教授的幫助之下,以生態的角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水域生態廊道試驗,並能夠有效的改善現有棲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