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46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64
依照
排序
  • 11.
    題:
    高雄市永安區新港社區青創聚落(住海邊新手村)啟用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4-07-06
    容:
    7月6日新港社區青創聚落(住海邊新手村)啟用,新港社區並辦理2日(6、7日)陪阿嬤呷菜市集活動,與社區老中青少居民同樂。
  • 12.
    題:
    辦理「113年度臺東分署區域性水土資源及韌性坡地盤點調查第一場次補助說明會」*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4-06-27
    容:
    6月27日,臺東分署區域性水土資源及韌性坡地盤點調查,舉辦第一場次補助說明會,由鍾科長庫比亞主持,邀請在地居民以及相關機關等單位一同參與。
  • 13.
    題:
    大埔社區「竹葉香、肉粽情」慶端午活動*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4-06-08
    容:
    大埔社區每年舉辦慶端午活動,透過親手包肉粽的製作教學,將端午包粽的傳統文化傳承下一代,並準備送愛心活動,除了藉此機會聯繫社區居民之間的情感,同時提供肉粽給有需要的長者及育幼院,展現大埔社區活力與關懷的力量。
  • 14.
    題:
    生態永續、全齡友善打造椬梧映月塘 口湖梧北重現童年秘密基地獲雙獎*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4-05-30
    容:
    並運用環保低碳鋼材、塑木綠建材及透水蚵殼鋪面構築步道系統,重新營造環塘步道、草坪廣場、農民雞舍等休憩活動空間,提供在地居民全齡完善的生活休閒場域,成為社區推動環境教育的最佳導覽場所。
  • 15.
    題:
    花蓮縣卓溪鄉D010(卓溪)大規模崩塌特定水土保持區劃設第二次公聽會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4-04-15
    容:
    由卓溪中正部落王基郁主席主持,出席者包括卓溪鄉公所林大富課員、卓溪村幹事施慧玉小姐、卓溪鄉高發財代表、卓溪鄉社區發展協會朱黛理事長、部落居民約50人、本署蔡正壽正工、花蓮分署林奕岑科長、潘威成副工等,現場無民眾提出反對意見,後續由本署花蓮分署辦理旨揭特定水土保持區劃定相關事宜。
  • 16.
    題:
    函行修正「農村產業跨域計畫及農村區域亮點計畫補助作業規範」第四點、第五點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4-03-14
    容:
    照顧服務友善設施」之執行注意事項,包含雜建照、容許使用、涉及水土保持事宜及維護管理等,預計可更有效的協助農村社區提升及照顧在地居民或到訪遊客之服務品質與環境衛生。
  • 17.
    題:
    訪視臺南市龍崎區百竹園及在地青年,感受新世代農村熱力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4-02-16
    容:
    推廣及創新的過程,看到青年導入在地農村文化及體驗元素,營造竹藝及食農教育基地的現階段成果,也至空山祭了解這五年來青年藝術家與地方居民如何以生活為題,透過共創呈現在地故事,展現新世代農村熱力。
  • 18.
    題:
    112年臺東縣集水區(台坂溪)調適策略推動計畫地方座談會*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3-12-27
    容:
    12月27日臺東分署為於台坂溪集水區推動以自然為解方(NbS)的集水區調適策略,舉辦座談會邀請在地居民、NGO團體、生態專家、水土保持專家以及相關政府機關等單位一同參與,並請陳昆廷助理教授、高齊治水保技師以及綠色冀泉陳宇華創辦人透過規劃遠景、
  • 19.
    題:
    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平臺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3-12-21
    容:
    特別邀請蔡議員依靜、自來水公司鳳林營運所、豐濱鄉公所建設課及農業經濟課,針對部落用水及鄰近工程施作問題共同討論,協助解決居民疑義。
  • 20.
    題:
    雲林縣麥寮鄉後安社區產業行銷推廣活動*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3-10-28
    容:
    因自然條件使養殖業為麥寮首選,在各單位及社區努力耕耘,透過保留傳統聚落地景,充分展現在地漁村特色,結合返鄉青年的推動,社區居民與世代之間,透過養魚而形成的緊密聯繫,展現漁村經典特色。
2 / 5 頁 , 共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