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62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115秒
-
51.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4)植被緩衝帶及生態廊道之建立 因有植被緩衝帶之存在可緩和人類活動對河川生態系之 干擾與破壞,若於岸邊設置多樣性且多層次之複層林保護河 川、於水邊創造多變化濕地類型之棲地,形成陸域與水域之間 的過渡帶或生態推移(
-
52.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四) 改善水質、增加水量 坡地降雨經地面流到排水溝、野溪與河川再由人類引用;地下水 則經土壤滲漏到達地下水層,爾後再以中間流或湧水等形式,回流到 地表或溪流。
-
53.
- 標題:
- 水土保持手冊【出版年份94年】
- 資料來源:
- 歷史專區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尤其以人為本位之生態系統中,人類之各種土地開發行為均在於尋求食、衣、 住、行之滿足與方便,而不斷從地球上之自然資源加以獵取,此可由人類從早期 利用土地開墾獲取糧食之需求以來,即使至現代已進步到所謂之文明社會,人類 仍然必須依賴土地來生產最基本之糧食作物,以及其他延申之開發行為,以維持 人類文明之進步與發展,因此土地為地球上人類生存之唯一空間,自不為過。 然而並非所有地球上的土地均可供無限開發利用,仍有其條件之限制,其中 以關係再生資源營造環境所需的土壤乃是限制土地資源能否永續利用之另一項
-
54.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4-81 圖4-45 野生動物及人類使用階梯式緩斜坡道三維示意圖 . 4-81 圖4-46 僅適合於人類通行階梯式緩斜坡道三維示意圖 .1 生態檢核機制沿革 人類社會為了求生存和發展,一方面通過土地利用和改造尋求各 項物質之滿足,另一方面為避免因開發利用而引發一些環境的負面衝 擊,於是戮力從事各項興利防災之公共工程建設,來滿足人類在食、 衣、住、行、育、樂之生活與安全需求。 五、 增加人類可及性後所衍生的各種影響(如土地利用)等多種負面 影響。
-
55.
- 資料來源:
- 手冊及圖書
- 發布日期:
- 2022-10-05
- 內容:
- 此斜率可提供大部分動物通行使用,然而野生動物利用頻率 低,推測是因為通道上方連結道路、周邊開闊無遮蔽、以及高頻度的犬貓與人類活動等原因, 都降低了野生動物通行利用的意願(相關說明可參考本書生物通道p.
-
56.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8-03
- 內容:
- 根據IPCC發布的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6, AR6),人類活動造成溫室氣體濃度上升,氣候變遷的程度前所未見,包含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地表溫度上升、海平面上升、熱浪、強降雨等,複合型災害風險亦持續增加,
-
57.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6-15
- 內容:
- 二河局楊人傑局長、新竹林管處夏榮生處長以及特生中心楊嘉棟主任等四位首長共同參與,攜手跨域資源共享,凝聚共識各自分工,連結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維護苗栗後龍溪關注物種及整體生物多樣性。
-
58.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3-02
- 內容:
- 正當疫情侵襲全球,世界各國面臨糧食供應的嚴峻考驗,這個地球上每一吋土地都該被珍惜,因為它是人類食物的來源,支持友善農漁業,就是支持島嶼的永續。
-
59.
- 標題:
- 107年度成果彙編集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20-05-07
- 內容:
- 圖 42 水保計畫開發類別及申請類型違規比例 圖 43、歷年水保計畫義務人類型與違規比例 (二) 山坡地違規樣態整體統計與趨勢 14類查報來源中,以縣市政府自行查報之違規比例為最高。
-
60.
- 資料來源:
- 教育資源
- 發布日期:
- 2019-09-02
- 內容:
- 20開課地點:臺北分局第一會議室主辦單位/執行單位:臺北分局/人事室/課程目的:藉由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增進彼此的瞭解與包容,促進人類更為和諧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