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檢索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網站檢索

查詢單元:
選擇查詢的單元主題
查詢模式:
查詢模式
時間查詢:
~
每筆頁數:
:::
共有320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119
依照
排序
  • 231.
    題:
    2023農村好物頒獎 為農村商品認證加值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3-02-18
    容:
    目前在新光三越、新東陽及安永鮮物等通路均可採買,透過優質商品及良好通路逐步讓民眾認同品牌、支持採購,傳遞「與您共享美好農村生活」的精神,為民眾選購的好物產品把關,提供您安心的選擇;相關資訊可於農社企暨農村好物計畫網站(https://rse.
  • 232.
    題:
    農村再創生.共創城鄉多元發展火花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3-02-18
    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攜手合作於今(18)日舉辦地方創生縣市交流活動,以「農村再生」及「地方創生」推動的精神與內容,邀請南臺灣的青年創生團隊及農村發展組織進行經驗分享,透過實體及線上直播,與參與的企業、大專院校、機關及民眾進行實務交流,
  • 233.
    題:
    2023北埔農會茶金文化輔導推廣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3-02-10
    容:
    帶動當地產業發展進而提昇茶葉知名度,提升農產品價值,藉以發展為地方特色農產,串連北區黃金產業鍊&綠寶石鍊,扶植在地產業發展多元化價值,使食農精神向下扎根,也讓遊客對於北埔在地農特產業及茶金文化更加的認識。
  • 234.
    題:
    百年深耕世紀躍升 金質場域合作揭牌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3-02-04
    容:
    水土保持局以友善里山精神攜手中興大學改善新化林場園區內老舊而腐朽失修的平台,打造全臺最大桃花心木林下的棧道設施及步行動線串聯,更以生態固床工、水生植物區及預壘樁工法等創新工法的導入,
  • 235.
    題:
    修正「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執行注意事項」(如附件),並自即日生效
    資料來源:
    公告專區
    發布日期:
    2023-01-12
    容:
    程,應由轄區執行機關核 可,如不符培根目標精神之 課程,本局及執行機關有權 利修正。 程,應由轄區執行機關核 可,如不符培根目標精神之 課程,本局及執行機關有權 利修正。
  • 236.
    題:
    新北市新莊區雙鳳里自主防災亮點社區實作演練*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3-01-06
    容:
    收容民眾就醫需求處置及輕傷緊急包紮等境況,使本次演練接近當地自主防災需求,而社區也針對各成員演練勤務狀況詳加記錄,整體演練操作細膩,落實自主防災精神
  • 237.
    題:
    2023芎林鄉飛鳳舞稻農業嘉年華產業文化活動記者會
    資料來源:
    重要資訊及成果
    發布日期:
    2023-01-05
    容:
    多元蔬果特色料理,串連北區黃金產業鍊&綠寶石鍊,扶植在地產業發展多元化價值,創造社區區域行銷新據點,促進當地經濟收益,使食農精神向下扎根,也讓遊客對於芎林在地農特產業及客家文化更加的認識。
  • 238.
    題:
    千里使命並肩行 溫馨傳遞防災情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2-12-23
    容:
    0推動計畫」,以全民參與、由下而上、因地制宜的精神辦理,訂定自主防災社區優先推動順序,依據社區耐災能力進行分級,讓地方政府得以依據不同等級給予相對應的防災策略,將資源挹注在最需要的村里。
  • 239.
    題:
    水保局改造新化林場百年園區成環教場域 再獲工程界奧斯卡獎殊榮!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2-12-22
    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去年起與新化林場跨域合作,用友善里山精神攜手改善園區內老舊而腐朽失修的平台、棧道設施及步行動線,讓百年林場再次成為宜遊的環境生態教育場域。
  • 240.
    題:
    復刻石門區嵩山百年水梯田地景 創新價值獲第22屆工程金質獎!
    資料來源:
    新聞稿
    發布日期:
    2022-12-21
    容:
    社區千歲團動員投入農村再生 設計思考細膩令人感動 新北市石門區嵩山社區發展協會王綸理事長表示,嵩山水梯田是先民在崎嶇畸零土地上生活的草根精神展現,更是國內最大砌石梯田群,卻隨著人口老化、青年外流而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