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1,492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242秒
-
1321.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5-11
- 內容:
- 5月11日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石文誠主任、國文庫計畫楊仙妃總召與專案執行團隊來訪,洽談本局水保酷學堂、歷史影像平台與國家文化記憶庫合作方向。臺灣歷史博物館來訪,洽談水保局數位典藏加值與策展應用
-
1322.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5-10
- 內容:
- 5月10日、12日由主委主持「零飢餓-普及食農教育創新作法」及食農教育推動分工會議,邀集本會各產業單位、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共同研議,由本局擔任窗口協助資訊中心建置零飢餓平台與食農教育網串接,訂定零飢餓補助要點,
-
1323.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5-09
- 內容:
- 這項藝術統包工程由水保局南投分局與梅山太平社區及台灣編織藝術家王文志攜手合作打造,呼應鄰近的「一抹紅趣」藝術,融合藝文、自然及風景,串連整體意象空間並塑造嘉義縣梅山鄉太平雲梯園區的藝術聚落,
-
1324.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5-09
- 內容:
- 秀林鄉佳民社區後山蕨起青創及食農體驗場域營造工程」一級生態檢核工程進行施工前說明會,並邀集荒野協會花蓮分會楊和玉秘書、臺灣環境保護聯盟花蓮分會鍾寶珠分會長與林俊雄代表等關心在地發展及生態人士共同會診,營造農村發展與生態保育的雙贏局面。
-
1325.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5-09
- 內容:
- 新化林場是臺灣唯一的低海拔亞熱帶林場,更擁有全臺最大的桃花心木林,林下新落成的步道是吸收芬多精的絕佳路線,大目降埤與虎源溪畔則可見森林綠草映照湖光山色。周邊場域營造時採取低擾動的設計與施工,保留原有繁茂的林木,透過架高步道、保留動物通道等方式,減少對生物棲息地的影響,也讓遊客有機會更近距離觀察臺灣原生動植物之美。
-
1326.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5-05
- 內容:
- 陳老師提及,台灣早期防砂壩為攔阻土砂塑造出河床縱向高程落差,增加防砂壩阻礙河川棲地連續性的疑慮,「可調柵欄式防砂壩」因組裝與拆除施工容易,
-
1327.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5-05
- 內容:
- 原汁原味搬到台南大遠百賣場,並搭配母親節檔期活動,期待帶動銷售熱潮,讓民眾在台灣本島就可以品嚐到澎湖金門最道地的新鮮美味。 水保局與台南大遠百以跨域合作夥伴關係,給予南台灣農漁村產業關注和曝光的機會,以及農漁產品展售的舞台,邀請大家以行動支持好的農產品,支持青年回鄉,共同促進農村產業發展,活絡農村經濟。
-
1328.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5-04
- 內容:
- 邀請全臺愛好攝影朋友從「工程」、「生態」及「農村」,紀錄臺灣山林及鄉鎮秘境。 臺灣的山林佔總面積70%以上,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許許多多的生活樣貌都與山林有關,因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在推動水土保持環境改善及農村再生空間再造等工程不遺餘力,徵件目標不僅強調工程美學及自然生態融合,更期待有各種的人文與風情,徵求全國攝影好手,用鏡頭捕捉心目中的臺灣之美,尋找感動人心的瞬間。
-
1329.
- 資料來源:
- 重要資訊及成果
- 發布日期:
- 2022-05-03
- 內容:
- 「機智水保酷學堂互動巡迴展暨水土保持月啟動記者會」,5月3日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3樓舉行,本活動除呼應水土保持為大地之母概念,引動每年防汛期間全民參與與防災意識提升,展覽於5月3日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開展後,展至10月2日,接著將於10月18日至12月18日移展至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透過八大展區體驗,展現水保局多年來寓教於樂的教具教材成果,
-
1330.
- 資料來源:
- 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2022-05-03
- 內容:
- ,將於111年5月3日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正式開展,展期至111年10月2日,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暖化問題,颱風、豪雨、地震、火災肆虐全球,臺灣同樣面臨嚴峻挑戰,每年五月到十一月底是梅雨颱風豪雨季也是臺灣的汛期,水保局為了提高大家的防汛意識與推廣保育水土觀念,訂定五月為水保月並啟動一連串的推廣教育與宣導活動。今年特別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辦理「機智水保酷學堂互動巡迴展暨水保月啟動記者會」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邱仁杰副司長、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劉火欽館長共同宣布啟動,並有全新策劃的「呼叫水保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