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591筆搜尋結果,共花費0.078秒
-
111.
- 標題:
- 花蓮縣瑞穗鄉富興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通路及認證等服務之獲利模式,更透過遊園車進行農村體驗與食農教育,鳳梨種植面積從101年以前40公頃成長到目前250公頃,產值提升10倍,青年返鄉創造40人就業,從農業轉型到向下扎根,創造興旺的未來。
-
112.
- 標題:
- 臺北市北投區湖田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花卉產業多元且產值佳,配合休閒遊憩產業,讓長期在市區工作的第二代青年約20人返鄉繼承家業,也為湖田注入新的生命力。
-
113.
- 標題:
- 臺中市外埔區水流東休閒農業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水流東憨厚樸實的人情味,組織成員關係緊密,以活動辦理之獲利,以送餐方式關懷獨居老人,每週五於活動中心舉辦活動在地關懷,並與農會緊密結合,協助青年世代返鄉達16人。
-
114.
- 標題:
-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固定撥出百分之二十給社區作為村落軟硬體設施之改善經費,其餘營收均分給農戶,並促使社區青年返回部落工作,協助研發香菇菌種與生產,得以永續經營。巴舒亞學苑包括農特產示範區與生活技能教室,說明了高士在地扎根與推動部落發展的決心,以此為基礎,從食、衣、住及育樂,連結傳統文化,拓展社區經濟,也為青年返鄉拓展出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
115.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關山鎮農會結合新埔社區推出了以老蘿蔔為主題的套裝遊程「食材尋寶趣」,訓練社區的青年,進行導覽,並以蘿蔔銀行為出發點,先行了解社區的黑金產業,並騎著腳踏車尋找食材,讓民眾能夠信任在地農產,進而進行消費。崁頂村最大特色則是仍保留著布農族傳統生活文化及祭典,常利用生活體驗及提倡長老與青年中的學習來傳承技藝。
-
116.
- 標題:
- 高雄市永安區新港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產銷班班長蘇國禎自102年熱情推動社區發展協會,組成志工隊,改造環境,105年起對銀髮、弱勢族群供餐,社區青年軍、黃金產銷聯盟保證社區的續航力,重獲新生。
-
117.
- 標題:
-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接著帶動「三生」發展;105年即由農委會劃定為南笨港休閒農業區,推廣食農教育,號召青年返鄉築夢,結合地景、工藝、有機種植,朝永續發展,成為串連文化、農業與工藝傳承的溫暖小鎮。這一藝術形式結合了回鄉青年的有機農作食農體驗,讓人們能夠親身參與農業活動,並享用當地產的麻油餐食。
-
118.
- 標題:
- 花蓮縣玉里鎮赤科山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社區居民努力扎根,吸引二代回來,致力發展六級化產業,推動友善土地耕作及多元導覽課程,促動青年樂在有機植栽、柴燒烘焙的友善農事體驗當中。
-
119.
- 標題:
- 桃園市龍潭區大北坑社區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增加收入帶動經濟發展,而那些作為茶園綠肥作物的魯冰花,花季時綻放整片鮮黃花海,點綴臺三線浪漫風情,為桃園帶來人潮和商機,吸引青年回流,大北坑從此再生,富麗轉身。
-
120.
- 資料來源:
- 農村再生
- 發布日期:
- 2024-10-23
- 內容:
- 近年,隨著在地青年推動社區體驗,帶動慢活旅遊的整體發展,吸引青年返鄉傳承、創業,共同打出「匠、森、活」的友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