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06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106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

106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

本局遵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施政主軸,積極推動「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全民農業」,因應整體農村發展之需要,透過社區尋找核心價值與特色,發展生產、生活及生態並重之基礎面向,並在維護農村原貌前提下,以由下而上、計畫導向與軟硬體兼顧原則推動,促進農村整體活化再生,恢復農村居民在地居住尊嚴,以達建設富麗新農村之目標。

此外,秉持水土保持為社會服務之精神,考量氣候變遷影響,使農村居民免於山坡地土石流災害及大規模崩塌災害之威脅與恐懼,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及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建構社區安全之山坡地防災體系,強化水土保持及防災教育宣導,落實山坡地監督管理,維護山坡地健康安全環境。

另為能改善農村交通,維護農民用路安全及農產運輸功能,辦理農路設施改善,以有效維持農路暢通及降低損壞風險。 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6年度施政計畫及核定預算額度,並針對當前社會狀況及未來農村發展之需要,編定本局106年度施政計畫,其目標與重點如次:

 

(一) 年度施政目標

1、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保育國土建立永續環境

( 1 ) 針對山保條例山坡地範圍所劃分之集水區治理單元,辦理野溪土砂災害防治、土石流潛勢溪流防治以及崩塌地滑地災害處理等保育治理工作。另為劃定坡地災害潛勢區之特定水土保持區,進行分期分年規劃治理,並加強土地利用管制,有效防範災害發生。

( 2 ) 水庫集水區保育需採軟硬措施結合,應加強推動保育防災宣導、強化集水區防災監測及落實土地管理,具體掌握水庫集水區問題癥結及泥砂來源,進行災害防治降低致災風險。

( 3 ) 為保育水土資源,針對有坡面沖蝕之虞地區,辦理區域性水土保持處理及植生復育等工作,並於農業生產環境中,獎勵農民辦理坡地水土保持,以提升水土保持意願,促進山坡地農業的永續發展。

( 4 ) 辦理野溪清疏,有效減輕土砂災害:針對河川界點以上野溪,如遭土石流及崩塌等天然災害,導致溪床有因土石淤積嚴重妨礙排洪、威脅道路、橋樑、公共設施及住宅等安全時,加速辦理清疏以增加溪流通洪斷面暢通水流,有效減輕颱風豪雨土砂可能造成災害。

2、提升複合型災害應變能力,強化社區自主防災之災害防護網

( 1 ) 精進災害防災觀測技術:結合雲端技術,融入先進資料傳輸科技及遙測影像判釋技術進行集水區土砂動態觀測及潛勢評估,坡地水文監測技術研究,提升防災監測應變效能與精度

( 2 ) 加強全民土石流自主防災知能:持續推動社區自主防災,並協助地方政府辦理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規劃、演練及宣導,培訓與回訓土石流防災專員,充實地方自主防災能量與避難等設施,提升全民自主防災能力。

( 3 ) 加強土石流應變與警戒能力:持續因應氣候變遷引致複合型坡地災害因子,持續檢討土石流警戒值準備,並運用QPESUMS技術與即時現地資訊應用,強化警戒預報系統與發布機制,且對防災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和應變作業規定持續推動及增強氣候變遷劇烈所造成強降雨之土砂災害應變能力。

( 4 ) 充實複合型災害防災資料庫:加強辦理土石流潛勢地區易致災調查及災害潛勢資料更新,且持續針對土石流疏散避難圖協助進行更新,強化複合型坡地災害潛勢資料庫,以利防災應變資訊即時取得,提高防災與避災相關工作效能,減少複合型災害發生。

3、加強山坡地監督管理,維護國土保安

( 1 ) 落實水土保持計畫審核監督管理:嚴格審核及監督山坡地開發使用水土保持計畫,落實專業技師簽證制度,並輔導民眾依法申請並做好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及加強監督檢查工作,以減免災害。

( 2 ) 加強山坡地違規使用查報取締:落實網路檢舉信箱、免費檢舉電話等措施,提供各種山坡地違規開發資訊之通報管道,並逐案建檔列管;此外,本局將監督考核地方政府確實依水土保持法規定加強查報、制止及取締,以確保國土保安。

( 3 ) 辦理山坡地範圍劃定及可利用限度查定:為因應保育需要,自然形勢變化或社會環境變遷,檢討山坡地範圍,並藉由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查定,達到山坡地開發利用及保育並重原則,使山坡地國土資源得以永續利用及維護國土保安。

( 4 )強化水土保持與農村再生宣導:結合中央與地方、垂直與水平各項資源等創新整合宣導模式,辦理中小學教師教育訓練,教材蒐集與競賽活動,宣導落實水土保持教育,透過電視、網路、電臺等宣導水土保持及行銷農村再生,採多元管道辦理廣告宣導及專業教育訓練,辦理各項水土保持與農村再生宣導活動等工作,增進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與教學園區之教學功能,朝永續經營與發展目標辦理,提升水土保持志工專業技能及導覽解說能力,協助宣導水土保持工作,落實多元行銷。

4、落實農村再生條例,建設富麗新農村

( 1 ) 農村人力及教育推廣:辦理農村再生研析、執行及管理等相關工作,以滿足農村各團體組織成長發展之需求,協助解決農村問題,藉由開設目標導向增能課程,厚植在地人才專業素養,培養社區居民具有自我管理、學習、規劃、提案等多樣能力,並鼓勵年輕學子以自身創意或所學專長回鄉服務農村社區,積極參與協助農村社區多角化經營與產業加值,逐步達到永續經營、自主管理之目標。

( 2 ) 農村再生跨域發展:考量農業發展需要,並結合農產業集團化、企業化、休閒體驗產業特色化發展之需要,透過跨域合作平台導入農業新技術、改善區域性產業發展基磐;調查分析農村區域性資源條件與特色,針對生態實踐、地景藝術、友善人文、節水節能、綠色環保、食農教育、深度體驗等課題,辦理區域性營造與行銷,進行主題性營造,型塑農村多功能價值,打造農村區域發展亮點,提升農村多元產業加值發展。

5、推動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

以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近年辦理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判釋成果為基礎,規劃大規模崩塌災害處理調適工作,以強化對於氣候變遷影響因應能力。

6、辦理農路改善,維護農民生計及用路安全

辦理重劃區外緊急農路設施改善,以急需改善農路為主要對象,加強水土保持設施,維持邊坡穩定及路面排水設施改善,以維路基的完整與暢通,避免引發崩塌、地滑及土石流等坡地土砂災害,危及山坡地住民之安全。

 

(二) 年度關鍵績效指標

關鍵策略目標 關鍵績效指標
關鍵績效指標 評估體制 評估方式 衡量標準 106年度目標值
一、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維護山坡地資源保育 1 整體性治山防災受益面積 1 統計數據 整體性治山防災受益面積(單位:公頃) 71,400
2 集水區整治工程處數 1 統計數據 集水區整治工程完成處數(單位:處) 190
3 野溪清疏清疏量 1 統計數據 野溪清疏完成清疏量(單位:萬立方公尺) 240
二、落實土石流防災應變,建立社區安全之土石流防護網 1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檢討與更新 1 統計數據 土石流警戒基準值檢討與更新(單位:區) 159
2 土石流監測技術研發與應用 1 統計數據 土石流監測技術研發與應用(單位:件) 10
3 土石流防災整備 1 統計數據 疏散避難演練及宣導(單位:場) 150
三、加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促進土地合理利用 1 水土保持計畫監督檢查 1 統計數據 實際檢查件數(單位:件) 1,500
2 山坡地違規開發利用查報取締 1 統計數據 實際查報取締(單位:次) 1,200
3 水土保持教育宣導 1 統計數據 實際辦理活動場次(單位:場) 250
4 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 1 統計數據 完成查定面積(單位:公頃) 6,000
四、推動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 1 辦理大規模土砂災害區環境調查暨監測評估 1 統計數據 辦理大規模土砂災害區環境調查暨監測評估之區數(單位:區) 5
2 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影響範圍劃定區數 1 統計數據 完成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影響範圍劃定區數  (單位:區) 10
3 大規模崩塌潛勢區監測系統建置件數 1 統計數據 完成大規模崩塌潛勢區監測系統建置件數   (單位:件) 8
五、落實農村再生條例,建設富麗新農村 1 吸引留鄉或返鄉人數 1 統計數據 累計吸引留鄉或返鄉人數(單位:人數) 376
2 發展農村區域發展亮點 1 統計數據 辦理農村多元體驗經濟,打造農村區域發展亮點區數(單位:社區) 10
3 輔導農村中可促進社區產業發展及影響力之企業 1 統計數據 辦理輔導農村中可促進社區產業發展及影響力之企業家數 (單位:家數) 40
六、辦理農路改善,維護農民生計及用路安全 1 農路改善長度 1 統計數據 農路改善長度(單位:公里) 170

註:評估體制
1. 指實際評估作業係運用既有之組織架構進行。
2. 指實際評估作業係由特定之任務編組進行。
3. 指實際評估作業係透過第三者方式(如由專家學者)進行。
4. 指實際評估作業係運用既有之組織架構並邀請第三者共同參與進行。
5. 其它。

 

(三) 預算說明及重要施政計畫

1、歲入:全年度預算數編列28,160千元,包括一般賠償收入20,700千元、審查費2,500千元、利息收入5千元、廢舊物資售價415千元、收回以前年度歲出460千元及其他雜項收入4,080千元。

2、歲出:全年度預算數編列5,076,137千元,包括水土保持試驗研究32,550千元、一般行政577,787千元、水土保持發展4,465,000千元、交通及運輸設備600千元及第一預備金200千元。

工作計畫名稱 重要計畫項目 實 施 內 容
一、水土保持試驗研究 一、山坡地及農業生態工程研究 辦理生態系環境保育及復育之研究相關計畫,包含建置災後崩塌目錄應用於山坡地查定分類結果之研究及水保工程環境友善措施研析與建議。
二、坡地土砂災害警戒機制研究 一、建立崩塌破壞後崩塌材料運動和堆積型態之評估分析工具,且根據評估結果提出未來坡地防災之相關因應調適策略。
二、研發建置各類有助於保全聚落易致災之大規模崩塌災害監測之感測器及載具,並建立智慧監測網、土砂災害容受力等機制,發展複合型災害調查、流域整體監測及多元化治理方式,檢討精進工程構造物功能使用壽命,達到有效降低潛在大規模崩塌災害影響目標。
三、環境資源資料庫整合 蒐集土石流現地資訊、易致災因子調查、重大土砂災例相關資料,以建全土石流資料庫,作為環境自然災害應變依據及警戒基準值檢討之參考。持續進行土石流致災潛勢分析與資料更新每年200處、土砂觀測站新建及提升土砂觀測網站服務廣度,強化山坡地防災應變能力。
二、水土保持發展 一、整體性治山防災 一、治山防災,加強集水區整體規劃治理,辦理集水區上游土砂災害防治及上游坡地水土保持、水庫集水區保育、野溪清疏等工作,改善山坡地環境,以防治土石災害延長水庫壽命,維護公共安全。
二、辦理坡地水資源保蓄設施、綠環境改善,並針對坡面沖蝕之虞地區,辦理區域性水土保持處理及植生培育養護工作以營造優質綠環境,促進山坡地合理永續發展。
三、辦理特定水土保持區劃定與治理工作,維護良好之生活及自然環境。
四、持續進行複合型災害潛勢研判,推廣多元尺度影像應用,加強坡地現況監測資料之更新與調查,建構自主性之土石流防災應變機制,協助地方落實土石流防災避難管理,並融合雲端技術,提升複合型土砂運動觀測效能,強化社區自主防災能量。
五、加強山坡地開發案件之水土保持計畫審核與監督、山坡地違規使用查報取締及水土保持教育宣導。
六、輔導辦理山坡地土地超限利用清查,持續督導超限利用地造林撫育檢測工作。
二、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 一、強化大規模崩塌危機應變能力:針對大規模崩塌進行學理、潛勢、衝擊、監測、處理技術等研究成果盤點,規劃與制定相關災害之危機應變與調適手段,並建立危機及風險管理機制,以進行調適。
二、建立大規模土砂災害區智慧防災體系:透過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及其衍生之大規模土砂災害區聚落保全對象之防災能力盤查,評估可能發生之衝擊與脆弱度,提高面對災害預警應變時間與能力,全面落實風險管理。
三、增進大規模土砂災害區治理成效:針對大規模崩塌造成之土砂量與土砂災害進行氣候變遷下區域性的調適研究,有效合理控制集水區土砂,降低集水區土砂災害規模。
四、精進大規模土砂災害區資源保育:辦理坡地水土資源總體檢調查,評析土地容受力以及脆弱度情形,訂定坡地水土資源可應用限制與改善方法。
五、推動大規模土砂災害區水土保持管理:進行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及歷年查定結果影響分析,以進行技術精進與推廣。
六、統合大規模土砂災害區防減災資訊及推廣交流: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技術與運用,辦理水土設施技術模組統合、建置防災監測體系網絡,加強水土保持技術產業化與提昇跨域合作應用,並辦理座談會、國際交流合作及推動公民參與。
三、重劃區外緊急農路設施改善 辦理重劃區外緊急農路設施改善,加強農路水土保持設施,維持邊坡穩定及路面排水設施改善,以維路基的完整與暢通,避免引發崩塌、地滑及土石流等坡地土砂災害,危及山坡地住民之安全。
三、農村再生 一、農村人力及教育推廣 辦理農村再生研析、執行及管理等相關工作,以滿足農村各團體組織成長發展之需求,協助解決農村問題,藉由開設目標導向增能課程,厚植在地人才專業素養,培養社區居民具有自我管理、學習、規劃、提案等多樣能力,並鼓勵年輕學子以自身創意或所學專長回鄉服務農村社區,積極參與協助農村社區多角化經營與產業加值,逐步達到永續經營、自主管理之目標。
二、農村再生跨域發展 考量農業發展需要,並結合農產業集團化、企業化、休閒體驗產業特色化發展之需要,透過跨域合作平台導入農業新技術、改善區域性產業發展基磐;調查分析農村區域性資源條件與特色,針對生態實踐、地景藝術、友善人文、節水節能、綠色環保、食農教育、深度體驗等課題,辦理區域性營造與行銷,進行主題性營造,型塑農村多功能價值,打造農村區域發展亮點,提升農村多元產業加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