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季刊第38期
- 發布日期:
- 瀏覽人次:462
農村再生的建築美學
簡述:
八月底,水土保持局在2022建築園冶獎頒獎典禮風光摘下9座獎項。建築園冶獎是源自民間社會的建築運動,透過公共、社區、校園建築景觀評選,鼓勵各機關單位透過建築景觀設計提升在地生活品質,被視為推動城鄉美學的重要指標。對於長年致力於農村再生與水土保持工程美學的水保人來說,獲獎不僅令人振奮,也更有信心持續精進。
美國知名環境設計學者VIKAS MEHTA曾在《好城市的空間法則》書中指出:「標的建物必須具有值得關注的特色。」農村社區各具特色,都能以聚落尺度連結城鄉發展議題,展開空間再生的建築美學、創造接地氣的永續價值。以此次獲獎的幾個農村再生社區為例,水土保持局與菜舖社區居民合作,以廢棄的正義國小校舍為中心,設置昆蟲屋、攀藤架、雙葉狀人行步道等設施,步道旁的田地種植蔥、韭菜、綠豆、金針花等無毒蔬果,實現從栽植、採收到食材料理的地產地消概念,滿足菜舖社區照顧長者的需求,也成為學童食農教育的最佳基地。
進芬社區的閒置軍營空間改造成充滿童趣的「獨角仙觀察箱」,打造7隻巨大版仿真獨角仙雕塑,孩子們可自由穿梭其中,近距離觀察從卵、幼蟲、蛹到成蟲階段,成為親子共遊的人氣旅遊亮點。屏東縣的麻里巴運用當地水生植物「水社柳」為設計元素,改造出一條可順應雨季水位,會呼吸的「水上草原體驗步道」,提供遊客更安全舒適的體驗場域,並吸引青年洄游部落投入文化及生態體驗,成功發展排灣族文化及濕地生態體驗經濟。
跟著建築園冶獎獲獎作品去旅行,可欣賞充滿設計巧思的建築,也能從設計者的思考迴路,發現農村潛力無窮的人文特質。這個秋季,一起規劃一趟知性感性兼具、豐富又有趣的農村文化之旅吧!
- 本篇內容給予您的感覺?( 請評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