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局榮獲103年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本局榮獲103年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

  • 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雙人合照
  • 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頒獎典禮
  • 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集體合照
  • 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獎杯照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以下簡稱水保局)自民國50年4月山地農牧局成立以來,幾經組織變革,至78年擴編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水土保持局,88年改隸水保局,先後推動了山坡地保育利用、水土保持、土石流防災、農村再生等業務,這些工作莫不與環境休戚相關。

在環境教育法實施前,水保局即開始以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以保育水土資源,涵養水源,減免災害,促進土地合理利用為己任,積極推動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保育國土建立永續環境、提昇防災應變,充實社區自主防災之土石流防護網、加強山坡地監督管理,維護國土保安、農村再生社區發展及環境改善等為目標,顯示水保局在推動環境教育之責任與決心。

大規模整合局內各項資源,推動「水土保持與農村再生教育系列活動」,結合教育體系擴大環境教育量能,透過科普分享、創意激盪、學習引導、交流體驗、成果整合等策略,讓更多人投入水土保持與農村之教育,並逐步累積成果,將環境永續的意義以及對土地的尊重理念傳遞給民眾。公部門肩負著傳播環境教育的重擔,持續將環境教育理念的種子扎根於家鄉,期待它能日漸茁壯成幼苗、成大樹,護佑我們所珍愛的每一吋土地。

近年來配合各階段環境問題評析及考量氣候變遷等議題,以強化集水區健康管理、防災應變能力及全方位水土保持管理,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同時依據不同風險類型,修正調整本期計畫工作類型。據此,結合「治山、防災、保育、永續」四個面向,期達成保育水土資源、涵養水源、減免災害、促進土地合理利用、增進國民福祉等主要目標,並戮力朝向土石流災害傷亡趨近於零及國土永續經營之願景。

一、推動環境教育事蹟

秉持水土保持為社會服務之精神致力於推動國民環境教育工作,訂定教育、引進、合作、輔導四個行動策略;人員環境教育訓練,引進學校及社區力量,結合其他部會的力量,深耕輔導社區等面相規劃,來落實環境教育的推動。

  • 向下扎根土石流防災宣導
    向下扎根土石流防災宣導
  • 辦理水土保持月系列活動-藉由活動及遊戲讓民眾快樂中學習水土保育觀念
    辦理水土保持月系列活動-藉由活動及遊戲讓民眾快樂中學習水土保育觀念 

二、人員環境教育素養訓練

辦理環境教育人員專業訓練,加強水保局同仁之環境教育專業能力,並取得人員認證資格,期使同仁在各自業務上,有更永續的知能學習、跨領域增能,間接投入在業務專業的推動上。此外,每年辦理水土保持月系列活動藉由活動及遊戲,讓民眾在快樂中學習水土保育觀念、水土保持相關知識及任務工作,使水土保持教育能向下扎根。

提升水土保持教材之使用及教授講習,進而協助水土保持局在校園中持續進行水土保持教育宣導之推廣,達到生態永續發展的目的,讓水土保持與環境教育知識的種子,透過參與研習的教師們帶進各個角落之學校萌芽,讓水土保持與環境教育能在校園中永續發展。

  • 第3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頒獎典禮
    水土保持教育教師研習營-戶外教學情形
  • 教師研習營活動
    教師研習營活動

三、引進學校及社區的力量

為強化水土保持、土石流防災、農村再生之推廣,邀全國對於教學有興趣、具有豐富想像力的朋友們,共同參與水土保持及農村再生相關題材的教案、教具設計編寫行動。再統整優質的水土保持相關教材,提供學校及民眾環境教育課程內容,鼓勵教師們於校園中進行教學,既能讓此教案實際執行,又能獲得教師與學生的回饋。

為符合社區自主防災原則,並期藉由土石流防災專員發揮其專業影響力,建構以社區為核心的自主防災內容,由社區本身提出需求,加入複合式災害的應變作為討論,逐步踏實培養社區的「防災知識」、「防災技能」、與「防災態度」,在災害發生時社區立即運用現有資源以發揮自救的能力,減少傷亡與損失。

培育農村在地人才,以主動、在地輔導及長期陪伴模式深入農村社區,推動規劃系統性的農村文化資產保存策略,逐漸深化全民對農村文化財之重視與永續保存思維,並協助輔導農村社區參與文化保存之實務操作,以確實掌握農村重要文化資源,並促進農村文化資產之保存、活化與再利用。

  • 辦理防災宣導活動
    辦理防災宣導活動
  • 辦理水土保持月系列活動- 藉由活動及遊戲讓民眾快樂中學習水土保育觀念
    辦理水土保持月系列活動-
    藉由活動及遊戲讓民眾快樂中學習水土保育觀念

四、跨領域合作

辦理戶外活動宣導
辦理戶外活動宣導

結合區域環境教育中心、機構,成立區域型環境教育策略聯盟辦理大型氣候變遷特展,如:潛返地心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利用立體動畫、影片、互動儀器、模型等多元媒材的展示,協助民眾體驗及提升地質、防災、生活與休閒等知識及智能。利用多元媒材的展覽規劃,適切表達出大高雄都會區及週遭地質與環境相關知識,實質回饋輿情對防災議題的關注,間接創造社會利益。

邀請縣市環境教育輔導團辦理系列環教、防災行政管理增能學習、教案教學、教育活動宣導、校園防災實務指導等推廣宣導活動。使環境、防災教育融入九年一貫教育課程綱要及教學教材教案實作設計等領域課程,以達到水土保持環境教育及土石流防災教育確實向下扎根之目的。

五、深耕輔導社區

水土保持戶外教室
水土保持戶外教室

本局在101年透過環教輔導團,積極協助農村社區與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投入環境教育,截至102年共輔導35個農村社區或戶外教室,其中已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計有:桃園縣龍潭鄉三和社區、新竹縣新埔鎮大坪社區、苗栗縣大湖鄉四份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嘉義縣新港鄉頂菜園社區、臺南市玉井區天埔社區(含沙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花蓮縣壽豐鄉牛犁社區、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東勢林場戶外教室、彰化縣埔鹽鄉大有社區等10處,並設計製作環境教育手冊 6本。

六、未來展望

今日水土保持環境教育已成為公民必備的通識,也是國人需要共同負起的責任,如何界定國人與山坡地間互動關係的環境典範,漸漸由傳統的工程治理擴充至整個社會及制度的改變。因此,水保局將從現今的水土保育及災害整治工作延伸到關切我們下一代的生活環境,而規劃出發展方向,進而追求環境永續的發展。

1. 有效運作本局「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小組」推展機制,整合分局、社會團體、企業、學校與社教機構資源,進行環境教育各項推展工作。逐步建置跨域、跨業合作機制,同時以培力增能策略,帶動環境教育專業發展。

2. 打造水保局環境教育資訊網路,完成具有地方特色之環境教育網站,連結全國輔導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與縣市政府建立夥伴聯盟,建構研究平台進行學術交流,發展3D動畫、多媒體互動系統、APP與網站持續啟發全民對水土保持環境議題的關注及興趣,進而提升國人對於環境永續的重視。

3. 陸續將現有之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轉型成宣導水土保持之環境教育場域,進而輔導通過環境教育場所認證,建構成各縣市環境教育教學中心,打造一套符合其需求及「環境教育法」所規定之課程活動,編製各年齡層數位較,以「體驗學習」建構其教學理論基礎,並活化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性,激發參訪者從情意方面去探究環境教育議題。

七、推動心得

水保局因應環境教育法,期許局內的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能及農村社區成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成為專業環境場域,教導人類關愛環境、善用自然資源、維護自然生態與文化、並妥善處理相關的環境問題,主要在引導人們瞭解人在自然與社會環境中的角色與互動關係,增進相關的環境知識、技能與倫理,以期有共識地參與環境保育工作,並保護人類社會的生活環境,進而維護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建構人類適當的環境知識、技能、態度及參與感等環境素養,引導致力學習的「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環境」、「人與自然環境」等三個面向的互動關係。

水保局除了提升本局核心業務之職能教育外,同時,也開始增加同仁對於其他領域之環境教育知能,更積極培養同仁對於環境教育體系之認知與了解。也推動環境教育宣導扎根活動,使民眾獲得環境教育經驗,確立環境倫理產生友善環境的行動,透過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課程方案,以觀察、實驗、討論等方式,傳遞環境態度與環境價值觀,使其擁有負責任的環境行為。

在我們心中的信念是環境教育需要大家一同努力推廣,擴大與學校及社區力量的結合,強化水土保持教育宣導,建構社區安全之土石流防災體系,輔導專業人員的協助,逐步整合相關資資源,擴大環境教育整體的影響力,帶動更多單位、團體、民間企業及人員共同投入推動水土保持環境教育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