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保人物|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檔案應用服務專區

守護大地 珍藏水寶

線上展

:::

水保人物 : 退休水保局第三工程所所長 施東榮

一封神秘的信件,開啟水保工作的一生,為水土保持奉獻畢生心力

       來到施東榮位於彰化市的老家,客廳陳列著施東榮一路走來所獲得的獎盃和獎座,施東榮謙虛笑著說「這些都沒什麼啦!」然而從言談之間,可以深刻感受他對於水土保持工作的熱忱,依然充滿源源不絕的建議與想法,雖然已是古稀之年,對水土保持的宏觀格局依舊廣大,與時俱進。

       施東榮為土木工程系出身,預備軍官14期退伍後曾有不錯的工作機會,然而身為大哥,家中還有六個兄弟姊妹要唸書,他扛起一家的重擔,放棄外地高薪機會,選擇離家近的營造廠以便照顧父母。因緣際會之下,施東榮收到了一封山地農牧局的考試通知單,雖然不知道是誰叫他去考試,但他也很單純的依通知單報考,並順利通過考試,因此於民國56年進入山地農牧局服務,他笑說:「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是誰寄來的通知單,也許是我在業界服務的態度受到了某個人的肯定吧。」

 

退休也不得閒,持續擔任水土保持顧問

       民國50年,當時處於臺灣省政府時代,成立了山地農牧局,專責山坡地保育工作;後於民國78年改制為水保局,原山地農牧局第三工作處隨之改制為水保局第三工程所。施東榮於民國92年接任水保局第三工程所所長,投入水土保持工程四十載,認真發掘問題、用心設計每一項專案,不容置喙的專業實力,讓他即使退休,也依然是水保局中名號響亮的標竿人物,成為後輩的學習典範。

       他退而不休目前是水保局的顧問及評審委員,不論是工程標案、教育宣導、清疏作業計畫、農村再生工程等,每天都有人不斷打電話來請益。一直以來他的專長領域就是工程業務,在他的年代,從最基層的人員就必須接受嚴格的實務訓練,描圖、測量、設計、施工、監造等,全部都要自己來,大約民國六十年代,他代表臺灣到日本交流見識到日本工程技術的進步,直到現在,還是會每天研讀最新日本工程技術,或是上網汲取新知。因此累積非常豐富的日本水土保持工程文獻、典籍資料,希望未來經過整理後,有機會可以捐獻給水保局,他客氣地說:「雖然有些是舊時代的資料,但也許可以幫助現任的同仁擁有不同的思維。」

 

橫縱聯手,震後災區快速重建

       921大地震造成南投嚴重災情,施東榮表示,在職涯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時九份二山因地震崩塌造成之堰塞湖,親身參與堰塞湖排水工程處理,「當下環境很惡劣,除了地質破碎,還有許多被埋在山谷中的人類或動物遺體,氣味很難受,但為了及時防範堰塞湖潰堤危險,每天都還是去現場實地勘察。」

       感慨從來沒有這麼忙碌過,當時收到了一千多件的重建計畫等待第三工程所核章同意,可見地震對於南投的傷害有多麼巨大,因為怕耽擱重建腳步影響人民權益,施東榮請求其他分局協助認養以利加速行政作業,「真的很感動當時水保局全國聯手、上下一心,全力幫助南投還有臺灣各地受災地區快速重建。」

 

跨域技術合作讓工程與生態共存

       他回憶921大地震之後,當時水保局馬不停蹄投入九份二山整治工作,於民國89年先完成溢洪道處理工程和梳子壩工程,然而於民國90年又遭遇桃芝颱風的侵襲,堰塞湖溢洪道發生向源侵蝕現象,因此水保局又立刻針對九份二山特殊地質特性,進行柱狀透過性潛壩工程並於民國92年完工,後續九份二山在水保局積極治理並結合生態地景設計,成果相當成功,現在的九份二山已具有豐富多元的生態景觀,成為知名的休憩景點。

       隨著時代變遷,水土保育工程不再只有從人類的角度去思考需求更要兼顧到生態保育問題,然而,施東榮也坦言,工程與生態時常是互相矛盾衝突的,雖然目前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但他認為未來若工程專業與生態專業可以跨領域技術結合,應該可以實現生態友好共存的目標。

       雖然民眾時常分不清楚水保局、林務局、水利署的差別,水保局執行的業務其實是與民眾生活最相關的,像是野溪整治、土石流災害防治及復建工程、農路規劃、農村建設工程等,再到農村再生計畫、青年洄游農村計畫等,從硬體工程到文化保留,都是水保局負責的領域,也因此他認為同仁在工作上更應該要落實督導工作。水保局大約從民國94年才開始委外作業,確實提高了公共工程的品質,卻也引發很多問題,如何落實督導工程、建立與施工廠商之間有效的溝通模式是所有同仁需要再加強努力的地方。

       施東榮在退休後透過擔任顧問或評審委員的機會,不斷地檢討各項作業原則,也因為要推動大環境改革較為困難,所以特別注重人員的專業訓練,他期許水保局新進或現職同仁,不要把自己只定位成一個行政人員,而要確實具備督導、稽查各項計畫、工程的能力,才能真正落實為民把關、為民服務的責任,也期望水保局可以多方面辦理教育訓練課程,提升同仁的實力。

       從山地農牧局到水保局,施東榮歷經水保局的發展歷史,對於未來水保局發展的建言,他表示:「希望後進人員可以持續增進實務能力,熟讀技術規範和手冊,多方涉獵各國的工程技術,回饋到臺灣水土保持工程應用,提升工程建設品質,大家加油!」